德國車廠正面臨歐盟減碳規範帶來的巨大壓力,為了避免因超額碳排被罰巨額罰款,不得不透過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合作的方式降低碳排數據。歐盟自今年起要求各車廠在歐洲販售的新車平均碳排量需較2021年減少15%,未達標者將面臨每公克二氧化碳罰款95歐元的嚴厲懲罰。對大規模車企而言,罰款總額可能高達數十億歐元,讓傳統車廠陷入「付罰款還是購買碳權」的艱難抉擇。
為協助車企達標,歐盟允許傳統車廠透過「開放池」機制與電動車製造商組隊,合併計算碳排放量。根據最新公布的組隊協議清單,德國賓士(Mercedes)與中國吉利集團旗下的Volvo、Polestar及賓士子品牌Smart合作,共同達成減碳目標。然而,這意味賓士需向吉利支付高額費用購買碳權,這筆交易雖能降低碳排數據,但也凸顯德國車廠對電動車發展的相對劣勢。
此類碳權交易正使中美電動車廠成為最大受益者。以Volvo為例,去年前三季其透過出售碳權獲得的收入佔總營收0.3%,展現碳權市場對電動車廠的重要性。同時,德媒批評此現象反映歐洲傳統車廠在氣候目標下的被動局面,未來如何加速電動化轉型,將是決定其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