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美國

美國2024年液化天然氣(LNG)出口量達88.3百萬公噸(MT),比2023年增長4.5%,繼續穩居全球最大出口國。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數據,2024年12月美國LNG出口量達8.5MT,接近2023年12月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8.6MT,並比11月的7.75MT增長9%。
美國金融業近期掀起退出聯合國發起的淨零銀行聯盟(NZBA)風潮。繼富國銀行(Wells Fargo)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上月稍早宣布退出後,花旗集團(Citigroup)與美國銀行(BofA)也在上月31日接連退出。此舉被視為金融業者對即將上台的反氣候政策共和黨政府的妥協之舉。
紐約州長侯可(Kathy Hochul)日前簽署新法,規定在未來25年內向化石燃料公司徵收總額高達750億美元的罰款,以補償其對氣候造成的損害。這項法案旨在將氣候變遷相關成本從個人納稅人轉移到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高排放企業,並用以緩解氣候變遷影響,包括改造道路、交通系統、供水與汙水處理設施等基礎建設。
2024年儘管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但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回顧了5項全球與美國在能源與環境議題上的重要進展,為氣候行動帶來一絲希望。其中包括煤炭使用量下降、河川生態復育、大幅投資潔淨能源與電動車、提升電網韌性,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微幅下降。
《自然》(Nature)期刊近期發表的研究顯示,過去10年社群媒體上對碳移除的討論呈現平均年增32%的成長趨勢,公眾支持度也同步提升。然而,討論內容仍以傳統方式為主,新興技術的關注度相對較低,顯示碳移除技術的普及化仍面臨挑戰。
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近日表示,由於能源政策、基礎建設不足及低碳技術成本高等挑戰,公司訂下的2025年和2030年減碳目標恐難以如期達成。沃爾瑪原計劃將營運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2015年分別減少35%和65%,但進度已落後,最新消息指出,兩大目標均難實現。
拜登政府日前根據《巴黎協定》公布最新「國家自定貢獻」(NDC),承諾到2035年底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基準上減少61%至66%,目標是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C以內,並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放。拜登在聲明中表示:「我為政府推動美國歷史上最具膽識的氣候工作事項感到驕傲。」他強調,這是一次將生存威脅轉化為世代性機會的努力。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型科技公司如Meta和Alphabet積極尋求潔淨能源供應,地熱能源新創公司成為重要合作夥伴,以支援高耗能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同時,AI技術帶動的能源需求也促使包括地熱在內的潔淨技術加速發展,為能源轉型帶來契機。
Meta日前宣布與再生能源公司Invenergy簽訂供應760千瓩(MW)太陽能電力的合約,進一步應對因人工智慧(AI)技術應用而急增的電力需求。這項計畫涵蓋美國四州太陽能設施,並將於2024年至2027年間陸續投入營運,供應當地電網,同時支持Meta以再生能源支撐所有營運需求的目標。
新聞載入中

Hot News ‧

最新消息

歐盟執行委員會正式指派44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2030年前提供總計每年5,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注入地質儲存空間。(圖片來源:ESG NEWS)

歐盟執行委員會正式指派44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須在2030年前提供總計每年5,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注入地質儲存空間,此舉...

全球首艘淨零碳排船「保利馬1號」於22日在高雄興達港舉行下水典禮,帛琉總統惠恕仁(右2)、外交部長林佳龍(右)、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左)、高雄市長陳其邁(左2)以及保利馬公司創辦人施振榮(左3)皆到場見證台灣海洋永續重要里程碑。(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全球首艘淨零碳排船舶「保利馬1號」(Porrima P111)22日在高雄興達港下水,標誌著台灣在海洋永續與綠色科技領域...

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發布《永續發展報告知識體系(SR BOK)》培養永續報告專業人才。(圖片來源:ESG News)

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正式發布《永續發展報告知識體系,SR BOK)》,旨在協助培訓機構設計符合ISSB(國際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