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淨零碳排,台東縣跨出第一步,池上鄉公所盤點鄉內廢耕農田,媒介企業界種樹,達到循環經濟並發揮減碳效益。預計在全鄉種下16萬顆樹,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去年6月,池上鄉啟動「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透過綠色冀泉社會企業(種樹企業)媒介企業在池上鄉廢耕的農田種樹,不僅讓廢耕農田起死回生,創造循環經濟,也發揮減碳效益。
去年11月11日,聯合報擇於1111雙11這一天,邀約84家國內知名企業夥伴響應綠色冀泉樹光大道計畫,遠從台北到池上鄉振興村,一處廢耕的檳榔園,種下了1111棵台灣原生樹苗——「台灣黑檀」。這是邁向淨零碳排願景的一步,希望讓池上這片美麗的土地,成為台灣最前衛的碳中和示範鄉鎮。
池上鄉長林建宏表示,隨著人口老化和年輕人外出,池上鄉有很多廢耕的農地,這些土地「放在那邊出現管理的問題」。透過企業界種樹,不僅能減碳,種樹的效益也能創造循環經濟,一舉數得。
鄉公所在計劃中扮演監督角色,由綠色冀泉社企媒合國內企業的種樹需求,與池上鄉民承租或共同開發閒置土地種樹。綠色冀泉能藉由樹的落枝落葉(不砍樹)製作商品與服務,創造額外收益,供應企業綠色採購商品,並支付地主優於市場的租金及合約期滿後贈與一定比例的樹木所有權,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合作模式。(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