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議合:幫供應商減碳,幫自己減碳
在供應鏈小聚中,與供應鏈夥伴討論關於供應鏈議合的進階議題。供應商的排放會計入公司的排放,因此幫助供應商減碳就等於幫助自己減碳。供應鏈議合需要注意幾個認知誤區,包括不只是買綠電可以減碳,投資供應商以獲取碳權也有問題,以及綠色採購並不一定代表減量。
供應鏈議合是一個進階的議題,有助於幫助公司減少碳排放量,目的是共同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碳排放量,從而幫助公司實現減碳目標。
進行供應鏈議合時的常見的認知誤區
- 關於買綠電的觀念:許多公司認為最快的減碳途徑是買綠電,並以此為方式幫助供應商減碳。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好生意。在台灣發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的機構已超過五十家,這些售電業投入的成本很高,並且沒有足夠的貨源來維持運作。所以依靠這種方式進行供應鏈議合並不可行。
- 投資供應商以獲得碳權:許多公司希望通過投資供應商的減量活動並獲得相應的碳權,來滿足自身的碳中和需求。然而,這種方式存在碳權之間的減量效益重覆計算的風險。公司也不應該使用過去已經實現的減量成果來抵銷當前或未來的排放責任,以避免引起爭議。
- 綠色採購和供應商減碳的關係:許多公司參考政府的綠色採購法來要求供應商進行綠色採購,但這並不一定代表減碳。因此公司在進行綠色採購時應該精確評估各個產品的碳足跡,以避免做出沒有幫助的決策。
供應鏈議合是一個重要且高大上的議題,然而實際的執行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落實。公司需要與供應商進行實質合作,共同努力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碳排放量,從而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經濟學家劉哲良指出,供應鏈議合是一個新概念,還沒有統一的做法。而公司在進行供應鏈議合時應該仔細考慮各種工具和策略,以確保符合公司的目標和政策。這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並且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改進。
總而言之,供應鏈議合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可以幫助公司減少碳排放量並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然而,在進行供應鏈議合時需要注意認知誤區,並確保選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來達到減碳目標。只有通過真正的合作和共享資源,才能實現供應鏈議合的成效。
認識「供應鏈議合」,帶出三項供應鏈減碳認知誤區?
(引文來源:完整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