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有價時代來臨,企業面臨的碳焦慮越來越大。「台灣碳交易之父」、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表示,碳權是重要的避險工具,企業在等待負碳技術成熟之前,應靈活運用碳權來進行短期減碳。

中央社日前舉行「邁向零碳永續新時代」系列論壇暨「碳交易的28堂課」新書發表會。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在引言中指出,淨零排放涉及管理問題,目前負碳技術尚未成熟,若無法將碳全數捕捉,便須進行抵減,透過碳權和碳交易達成碳中和。

劉哲良表示,企業面臨轉型風險,包括國內外政府、供應鏈夥伴以及消費者偏好改變,都在要求企業對碳排放負責。減碳已成為企業的必修課,最好的方法是借鑒他國經驗,組合出適合自己的減碳策略。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共同參與討論,解碼碳交易機制。簡又新指出,碳定價是一種政策工具,透過經濟誘因幫助企業節能減碳和轉型。李堅明則表示,碳交易讓減碳有價值且具激勵作用,是落實減碳承諾的重要工具,並呼籲盡快明確價格訊號,協助企業因應未來淨零轉型的風險。(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