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帶與外送的崛起,台灣的垃圾增長率較十年前成長 22%,更造成每年高達千億的垃圾處理成本。而2020 年成立的「Loopick循拾」卻在這個現象中看見商機,並搭上ESG的全球趨勢成為台灣在「循環」課題上最具代表性的社會企業。《跨國好生意》podcast 頻道節目主持人張瑋容,邀請到創辦人暨執行長蔡萁聿,分享如何打造一站式的循環服務,在商業中實踐環境友善。
從企業垃圾山中,看見循環的商機與必須
「如果你去辦公大樓看垃圾桶,會發現每天大概中午之後就是爆滿。」今年才25歲的蔡萁聿,談起「Loopick循拾」在3年前的發源:「大家也沒有回收,就全部都變成一般垃圾,我們就想說,其實我們只是想要食物,並沒有想要造成地球資源的浪費,後來就透過參與比賽發起實驗性行動,發現迴響滿好的,就注意到市場可能有這個需求。」
3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人蛻變,「Loopick循拾」也在持續與市場交手的淬鍊中,發展出涵蓋3大面向的一站式循環服務:
餐具租借服務:
提供各式各樣的餐具,包括杯子、餐盒、碗、筷子、叉子等,供活動、馬拉松賽事、市集等客戶租借使用。服務範圍涵蓋全台灣,包括澎湖和金門。
餐廳合作服務
與全台灣超過300間餐廳合作,提供餐具給餐廳使用。餐廳將餐具提供給顧客,顧客用餐後再前往回收並清洗餐具,進行循環使用。
企業循環服務
協助企業在日常營運中導入循環服務模式。如與富邦球場合作導入循環杯,並在顧客使用後回收,避免垃圾產生,同樣的模式後來複製到「in89豪華影城」。
而除了以上的3大服務,蔡萁聿感到最近還有一個詢問量增加的業務,是企業碳排放計算,「許多企業的員工餐廳本身就非常環保,都是使用可持續使用的鐵盤或是PP餐盤,但他們希望能夠計算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節省多少碳排放量。」
因此他透過在餐盤中嵌入RFID晶片,在員工每次使用時進行感應和數據收集,「一開始我們先算好一個餐盤能減少多少碳排,然後他們只要每借用一次餐盤,產生的感應數據就會即時彙整給企業的管理端。」
循環沒有捷徑,物流從最硬挑戰成最大優勢
隨著口碑的拓展,現在「Loopick循拾」整合的物流供應鏈遍及全台灣,甚至遠至澎湖等離島,但回想第一筆來自雲林的跨縣市訂單,蔡萁聿仍覺得相當刻苦:「我搭高鐵回去看家人,然後順便帶餐具下去,等客戶吃完,我再搭高鐵帶回來。」物流的建立,是蔡萁聿認為循環服務最大的挑戰:「送到客戶手上然後再回收,這個過程其實非常輕鬆,但要把這個過程串聯起來,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我們自己合作的顧客,平均出餐量可能一天至少都有400個餐起跳,如果是團膳業者,一個餐期可能出餐要一萬多份。」因為客戶需求規模差異極大,所以「Loopick循拾」目前的物流系統中,有30%的合作司機是簽約合作,其餘70%則依靠外部單位,包括即時物流服務、計程車行,甚至搬家公司,「餐具需求量非常大的時候,有時需要用到3.5噸貨車,有一次甚至用上了2台!」
建構物流的難度,也成為循環服務的成本,因此一開始「Loopick循拾」在推廣時,除了遇到小型店家不願意更新流程外,在外送中提供回收服務的成本過高,也是難以遂行的原因。「所以我們後來比較都偏向服務企業端的客戶,因為他們人很多,可能都是幾百份開始起跳,對運費的負擔比較不在意。」
而節省收拾心力的服務,也成為客戶不斷回頭的優勢。「去年政府出台了一個機關學校減免包裝的相關法規,就是要求說只要是政府機關單位(包含學校),會議訓練活動的餐點都不能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就算是再生材質也不行。」但因為許多每日出餐量非常大的餐廳,沒有太多時間去處理餐具的回收與清洗,因此也進一步成為蔡萁聿眼中的商機。
「餐廳把這塊業務委託給我們,他們就能專心製作餐點。」而這對舉辦活動的客戶,也是同樣的利多,「以前他們都要留下來收拾大量垃圾,現在活動結束後我們馬上收走,他們就可以輕輕鬆鬆地離開了。」
ESG趨勢風起,循環成為企業形象的成長飛輪
「用環保餐盒其實沒有貴多少,但對企業來說是形象的加分。」蔡萁聿指出如今企業客戶願意合作的原因,除了成本的負擔能力外,還因為ESG的議題興起,「我們去年做過統計,透過我們的服務減少的一次性容器垃圾,數量大概是35萬到40萬。」
因為有實際能力協助減碳,還能提升企業形象,蔡萁聿不只在ESG的全球趨勢中找到全新優勢,更成為新服務的發展契機,「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提供客戶更準確的數據,像碳盤查跟產品碳周期的計算,讓他們更明確知道,自己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少!」
當這些服務的數據化、表格化、圖像化,甚至文件化,使其能納入企業的品牌白皮書或永續報告書中,蔡萁聿相信自己的服務,能成為企業在ESG大勢下最直接的痛點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