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展開供應鏈減碳潮,大廠帶領小廠攜手減碳。

台灣製造業正在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名為供應鏈減碳。

這場革命投入109億元預算,約有800家企業參與,市值加總約六兆元,影響著成千上萬人思索如何擺脫碳焦慮。

這場革命的推動者,除了大型企業像台積電、鴻海、廣達等,還有台泥、亞泥等水泥業巨頭、寶成、奇美實業等鞋業和石化業龍頭。供應鏈減碳已成為製造業的熱潮,而大廠帶小廠的模式尤為重要,帶動整個供應鏈積極投入減碳的努力。

此外,低碳轉型對企業的興衰存亡也有重大影響,因此製造業必須積極應對國內外的碳排放約束。政府的補助以及資訊化工具的運用也是供應鏈減碳的重要推動力量。

低碳化與智慧化的結合,以及數據管理的提升,可協助企業更有效地減少能源消耗和排碳量,打造綠色供應鏈。

以中鋼為例,面對歐盟的碳關稅,中鋼採取了碳盤查和減少碳排放的策略,以緩解對其業務造成的衝擊。製造業的低碳轉型不僅是迫切的危機,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這場革命被稱為「供應鏈減碳」,儘管名字有點拗口,但它正成為台灣製造業的熱門話題,就像ERP、雲端、燈塔工廠等名詞一樣,讓業界人士流利掌握。

這樣的趨勢不僅僅是為了環保,它還關乎企業的興衰存亡。製造業面臨國內外愈來愈嚴格的碳排放約束,像是歐洲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美國的清潔競爭法案(CCA),都對企業造成了重大威脅。為了因應這些約束,企業必須減碳,否則將面臨訂單的流失。

政府在這方面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提供補助金和支持,推動供應鏈減碳計畫(1+N計畫)。大廠帶領小廠,一起減少碳排放。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加供應商參與減碳的意願,並確保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從國際趨勢來看,全球已有超過1000家知名企業把低碳列為供應鏈的必須要求,他們要求供應商測量並報告溫室氣體排放量。

這些國際客戶的台灣第一階供應商已經承諾實行淨零,而現在這一波的淨零行動已經擴展到第二階、第三階供應商。

供應鏈減碳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於製造業來說,減少碳排放尤為關鍵,因為製造業的碳排放量佔全台排放量的52.92%,這個數字在過去一年還有增長的趨勢。因此,製造業必須加速向綠色轉型,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企業減碳》歐盟碳關稅CBAM來了,台灣百萬企業迫切危機

(引文來源:完整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