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碳關稅即將上路,台灣產業需迅速應對

隨著2021年10月份試行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推出,台灣各產業都面臨壓力。然而,更迫切的挑戰是2024年可能實施的美國版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CA)。

不同於CBAM的兩年試行期,CCA將立即生效,限制了企業應對政策的時間。CCA主要針對能源密集型進口產品課稅,覆蓋範圍更廣,且稅率將逐年上升。對台灣的產業而言,鋼鐵業是可能首波受到影響的行業之一。業者應關注碳足跡盤查、了解外界標準,並積極進行減碳行動以提升競爭力。

近期台灣多個產業對於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倍感壓力。然而,更加迫切的問題是美國版的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CA),可能在2024年正式實施。相較於CBAM,CCA將直接開徵碳稅,使產業在應對和學習的時間上更為緊迫。

首先,CCA和CBAM在徵稅產業的範圍上有所不同。CCA涵蓋25個產業,包括能源開採、化學品、鋼鐵等,比CBAM的6個產業更廣泛。此外,對於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其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應稅原料的碳排放也需要計算在內。

其次,CCA對於碳稅的計算方式也不同於CBAM。美國財政部會根據申報資料計算每類產品的平均碳含量,並將其作為基準線,企業需要支付超過基準線的部分作為碳稅。在2025年到2028年期間,基準線每年下調2.5%,到2029年甚至每年下調5%,使得企業面臨的課稅標準越來越嚴格。此外,碳稅價格也會隨通脹浮動調整,使得碳稅越來越昂貴。

對於台灣產業來說,鋼鐵業可能是第一個受到CCA影響的產業,因為台灣是美國鋼鐵的第五大來源國。此外,所有使用能源密集原料生產的業者將受到CCA的影響,如工具機、汽車零組件、塑膠、腳踏車、紡織產業等。因此,產業應該密切關注此議題。

在面對CCA的挑戰時,產業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產業應該進行碳足跡盤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況。如世豐螺絲公司的例子,他們在數位轉型方面已經投入了很大的努力,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快速地獲取各種數據,並將碳資訊匯入系統,實現自動轉換計算每一顆螺絲的碳排。同時,他們也積極研究CCA和CBAM制度,並導入相應的標準,並進行減碳行動,例如推動電動化、節能燈具、太陽能發電等。除此之外,產業應該與上下游業者合作,共同落實溫室氣體減量。

在碳關稅時代,企業需要加快永續轉型的步伐,以提升產業競爭力。面對日漸增高的碳稅和應稅範圍,中小企業應該積極擁抱變革,並採取行動減少碳排放。

正確應對碳關稅的挑戰,能夠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同時貢獻於永續發展的目標。因此,產業應該積極了解CCA和CBAM制度,並尋找機會進行永續轉型。

CCA徵收碳關稅的產業類別比CBAM的更廣,各項細節也有所差異。unsplash by Jéan Béller
參考WTO(世界貿易組織)附屬機構國際貿易中心(WTC)數據,鋼鐵業可能是台灣第一波受CCA影響的產業。pexels by Joseph Fuller

比CBAM碳關稅更衝擊!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一文搞懂

(引文來源:完整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