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巴黎氣候協定》退而求其次的目標——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已變得「不可能」達成。著名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及其團隊發表於《環境:永續發展的科學與政策》(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期刊的研究指出,地球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敏感度比過去預測更高,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遠超預期。
研究團隊指出,導致氣候危機加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海運業排放的氣溶膠污染減少。這些氣溶膠曾經阻擋部分陽光,暫時減緩暖化效應,但如今排放量下降,反而加速了全球升溫。這一變化顯示,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並不僅來自碳排放,還涉及大氣成分的複雜變化,增添了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漢森在最新簡報中強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曾提出一個樂觀情境,認為到2100年,地球仍有50%的機會將暖化控制在2°C以內。然而,根據最新分析,這一目標已不再可行,意味著未來的氣候行動需比當前政策更為激進,否則全球升溫將持續超越臨界點,帶來更嚴峻的環境災難。(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