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蔡英地返鄉發展養鵝產業,因技術設施成本高,導入智慧農業和屋頂型太陽光電技術,成功以綠能支持鵝場升級經營。農業部媒合企業合作綠電認購,讓雙方共同為淨零碳排盡心力。
台灣宣示2050淨零碳排目標,如何透過各種技術減少農業部門的碳排放是重要課題。農業部分享一名青農返鄉用綠能技術支持農業發展的成功案例,希望吸引更多元化的能源自主模式,為全球淨零碳排貢獻心力。
農業部表示,雲林縣四湖鄉是台灣養鵝產業重鎮,104年因禽流感撲殺鵝隻而重創。青農、向天歌創新農業公司創辦人蔡英地懷著對父輩養鵝世代的情感,毅然從會計師卸任返鄉成為青農,不僅投入「密閉式禽舍養殖肉鵝技術」,也獲農業部扶植,在養殖技術穩定後將鵝肉普及化,並在110年成立「鵝舖子」品牌銷售。
然而,「密閉式禽舍養殖肉鵝技術」在開發初期面臨高成本設備投資挑戰。具會計師背景的蔡英地通過財務分析發現,若在鵝舍導入太陽光電,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不但能支持龐大的光電貸款及技術試驗成本,還可攤提鵝舍環境改善成本。經過3年試驗調整,確立光電支持農業升級的可行性,在環境、農業、發電三者之間取得平衡,成功帶動在地農業永續發展。(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