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ESG 焦點精選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營能源公司馬斯達爾(Masdar)與菲律賓簽署一項150億美元(約新台幣4937億元)的再生能源協議,計畫於2030年底前為菲律賓提供1GW的潔淨能源,涵蓋太陽能、風能及電池儲能系統。此項目符合菲律賓政府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擴大能源組合中潔淨能源比例的長期目標。菲律賓能源部長羅提拉(Raphael Lotilla)表示,這項合作代表菲國在發展再生能源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日本政府為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宣布將對工業及電力業在碳捕集與地底封存技術(CCS)上的應用提供補貼,以降低企業的成本負擔。日本經濟產業省計劃於2026年推行碳排放交易制度,並要求高排放企業進行大幅調整,例如將二氧化碳封存於地底。然而,由於日本碳封存成本高於歐洲,政府的財政支持將成為推動此政策成功的關鍵。
印尼政府宣布,將於1月20日正式開放國際碳交易,透過印尼碳權交易所(IDX Carbon)展開,以推動實現國家氣候目標。環境部長哈尼夫(Hanif Faisol Nurofiq)在近日的晚宴上向歐洲及亞太各國使館代表表示,印尼已準備好以透明、可靠的機制進行國際碳權交易,並強調此舉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能促進全球永續發展。
挪威在2024年的電動車普及率再次刷新紀錄,根據挪威道路交通資訊委員會(OFV)的數據,去年新車銷售中有88.9%為純電動車,遠高於2023年的82.4%。主要銷量品牌包括特斯拉(Tesla)、福斯汽車(Volkswagen)和豐田汽車(Toyota)。這使挪威有望在2025年底前實現僅有電動新車上路的目標,成為全球首個幾乎完全淘汰燃油車的新車市場。
德國碳排交易管理局(DEHSt)公布,2024年德國碳排放交易收入將達185億歐元(約新台幣6275億),創下歷史新高,較2023年增加約1億歐元。碳價上調至每噸45歐元,成為推動收入增長的主因,尤其在供暖與交通運輸燃料領域,碳價調漲有效抑制汽、柴油、天然氣等高碳排放能源的使用。
台灣高鐵公司積極響應「2050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以「永續循環行動」為核心,全面落實環保措施。公司透過回收寶特瓶製成員工制服的環保布料,並逐步汰換車廂座椅頭靠墊及列車熱飲杯蓋為減塑材質,2024年已成功減少17公噸廢棄物,相當於減碳近48公噸。此外,高鐵也推出環保材質的特色紀念品,進一步深化永續理念。
新聞載入中

Hot News ‧

最新消息

元植管理顧問與波蘭拉當市訪團,介紹元植管顧的開源ERP Odoo的永續企業溫室氣體管理系統。

2025智慧城市展於3月18日至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盛大舉行,本次展覽以「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為主題,涵蓋物聯網應...

雷耀透過成立IVD設計團隊展開跨領域創新,在智慧醫療器材與無障礙設計領域皆獲得重大合作機會。圖為雷耀執行長林原 David。

2025智慧城市展於3月18日至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盛大舉行,聚焦「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匯集全球智慧科技、AI應...

方舟團隊於展會現場向馬來西亞廠商展示 MUGO 3D+語音導覽平台,讓文化資產以數位方式生動呈現。

2025智慧城市展於3月18日至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盛大舉行,吸引全球智慧城市領域的專家、企業和政府代表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