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age 8
奈及利亞大學(UNN)學者強調,自願性碳市場(VCM)具備龐大經濟潛力,預計至2050年將為非洲創造1.5兆美元(約新台幣49兆)收益,為區域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機會。根據碳產業新聞網站 Carbon Herald 報導,該校代理副校長契布(Polycarp Emeka Chigbue)在研討會上指出,2021年全球自願性碳市場收益已達20億美元,而未來數十年內非洲將可望從中獲得巨大經濟回報。
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的一名顧問近日表示,印尼計劃建造裝置容量約4GW的核能發電廠,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推動更潔淨的能源轉型。印尼目前的裝置容量超過90GW,其中燃煤發電占比超過一半,而再生能源僅占不到15%。由於該國地震頻繁,過去核能發展一直充滿爭議。
電商龍頭富邦媒日前宣布2025年首波ESG行動計畫,推出「減碳儀表板」,讓綠活會員可即時檢視個人減碳成效,透過「跨倉集中到貨」與「多元門市取貨」等綠色物流服務,量化並可視化其環保貢獻。該計畫旨在提升消費者對減碳行動的參與感,加速綠色消費模式的普及,推動電商永續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日前啟動為期六年的「里山權杖倡議」計畫,響應聯合國「里山倡議」,目標在2024年至2030年間推動創新減碳技術,並結合農村再生與地方創生,預計達成6000萬公噸二氧化碳增匯。聯合國大學高等永續研究所暨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生物多樣性暨森林保護計畫主任Andre Mader親臨現場,強調全球合作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重要性。
紐西蘭政府宣布,將調整氣候承諾,目標改為在2035年底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1%至55%。這項新目標相較原訂於2030年底前減排50%的計畫略有調整,顯示政府在評估現實條件後,微調減排進程,以提高目標可達成性。
美國今冬寒流肆虐,導致取暖需求飆升,各地電力公司為應對供應壓力,大量依賴燃煤與燃油發電,推升高污染能源使用量。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數據,2024年1月1日至22日期間,美國本土48州的燃煤發電量創下2019年以來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6%;燃油發電則較去年同期激增170%,達到3年來最高水平。雖然同期燃氣發電量略降2%,但仍處於高檔,顯示美國整體電力供應仍高度仰賴化石燃料。
澳洲政府近日宣布,將提供20億澳幣(約新台幣413億元)補助,以協助國內4家煉鋁廠於2036年底前全面轉向再生能源,生產低碳「綠鋁」。澳洲鋁業協會對此表達支持。鋁的生產過程高度依賴燃煤供電,是汙染最嚴重的非鐵金屬之一,而「綠鋁」則透過太陽能、風能或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製造,有助減少碳排放。目前,這4家煉鋁廠由力拓集團(Rio Tinto)與美國鋁業公司(Alcoa)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