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保留地是自然碳匯的重要來源,但外界認為恐受限於禁伐補償。民進黨立委伍麗華表示,禁伐補償不應是族人對待土地的唯一方法,並呼籲在發展自然碳匯時,應建立原住民族參與機制,使淨零行動同時具備公正轉型。

伍麗華今天舉行「從保留、造林、禁伐邁向種碳的原住民族土地: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公聽會,邀集相關部會、專家學者和原住民族代表,討論政府部會如何協助原住民族參與發展自然碳匯。伍麗華指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政府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推動及管理原住民族地區內的自然碳匯,因此建立原住民族參與機制,是淨零行動能落實公正轉型的重要關鍵。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淨零轉型應包含減碳和增匯兩策略。企業除了節能、綠電等措施,其餘難以消減的碳排須由碳匯抵減。原住民族擁有豐富的碳匯資產,是台灣淨零轉型的重要解方。若以2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發展自然碳匯,到2030年可累計數十萬至上百萬公噸碳匯。

李堅明也在公聽會上展示了「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並表示透過平台媒合,可對接企業與原住民族的組織與合作社,藉此投入發展自然碳匯。(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