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Nature)的最新研究指出,當前全球許多碳權計畫的實際減碳效果遠低於宣稱的成效,僅不到16%的碳信用額度符合實際減排量。該研究涵蓋2346筆減碳計畫與14項相關研究,並額外分析51項類似減排措施,結果顯示,這些計畫標榜可減少近10億噸碳排放量,但實際成效與其宣稱存有顯著落差,對碳市場的信任度和氣候目標實現構成威脅。

目前全球的碳信用機制允許專案開發商透過緩解碳排措施獲取碳信用額度,進一步在市場交易以抵消其他地方的碳排放。然而,研究顯示許多計畫在申請與發放碳信用額度的過程中,未能準確反映其真實的減排成效,導致全球碳市場發放的碳信用額度中,約有19%的額度存在虛高現象,實際減排效果明顯不足。

碳產業新聞網站《Carbon Herald》指出,這些不符合預期的碳權計畫可能對碳市場的信譽造成負面影響,並阻礙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隨著各國日益依賴碳市場達成淨零排放承諾,提升碳權計畫的透明度與成效驗證,將成為未來碳市場改革的關鍵任務。(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