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COP會議中的重要角色和進展

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凸顯了地方政府在氣候進展中的重要角色,並呼籲多層次治理、氣候融資和地方氣候行動策略。過去地方行為者已在巴黎協定簽訂時展現氣候領導,更有許多個示範計畫得以複製應用。然而,地方仍面臨著與中央協調不足、資金投資不足以及規模化可行性等困境。該峰會提出了地方氣候融資和治理的需求,並強調中央地方協作治理的必要性,如新成立的CHAMP聯盟便是為了推動多層次合作,解決地方氣候行動中的資金和治理挑戰。COP會議中的地方角色與進展

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在12/1~12/2登場,由COP28主席國和彭博慈善基金會(Bloomberg Philanthropies)主辦,邀集各地國家及次國家層級(sub-national)的氣候領袖與會,以多層次治理、氣候融資、地方氣候行動策略為議程展開討論,也凸顯州、城市、區域等地方政府將在氣候進展中的挺身而進,翻轉過往以國家為主體、由上而下的氣候治理方式,創造嶄新的治理樣態與轉型可能。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 Energy (GCoM) 2016年成立,旨在協助城市建立氣候承諾、策略、行動、追蹤及揭露。此後尚有2018年的ICLEI Talanoa Dialogues,首次有各國政府與非締約方利害關係人正式會面;2020年啟動的City Climate Finance Gap Fund,為城市的低碳轉型與氣候調適計畫提供早期支援;2021年COP26前的Cities Race to Zero campaign,有逾千個城市加入;2022年COP27上則有以都市化與氣候變遷為題的首個部長級會議;直至今年由COP主辦的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越趨重要。

地方行動的困境

儘管如此,地方在推動氣候行動仍面臨不少阻力:許多城市訂定了更有企圖心的目標,但與國家的氣候目標對接不上,無法確定中央與地方路徑是否相符,也導致沒有來自中央充足穩定的資源。

再者,基礎建設改革與都市計畫環環相扣,動輒需要巨大的金流與龐雜的規劃,地方必須確保有相應的行政資源。並且,雖有不少地區試點計畫看似成功,但如何複製應用到他處、規模化的可行性猶未可知。而這一切資源及知識的取得、目標與策略的訂定,都需要跨層級的垂直溝通,和在地民眾、草根組織、企業的橫向串連。

地方氣候行動投資不足、障礙有餘

國際間與國家內對地方的投資,是解決上述阻力的根源之一,也是地方氣候行動峰會的討論焦點。Cities Climate Finance Leadership Alliance(CCFLA)釋出的報告指出,就多邊開發銀行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 MDBs)在2015年至2022年期間資助中低收入國家的的815個城市氣候相關專案來看,融資總額為620億美元,僅佔其氣候相關投資總額的21%。

中東、北非等位於氣候衝擊第一線的脆弱城市,又因其信用風險和資本市場限制,獲得的城市氣候融資份額特別低。然而根據估計,到2030年,全球城市每年將需要4.5-5.4兆美元,目前城市僅獲得所需氣候融資的1%——投資額與目標間仍有巨大的融資落差。

地方氣候行動峰會開幕式上,菲律賓Makati市長Abigail Binay就建議MDBs考量小型城市計畫,因其相對的資金風險也較小;此外,由於被投資國通常更易受通膨衝擊,MDBs應認知到貨幣升貶造成的債務差距,並考慮如貸款以當地貨幣計價的解決方案。

當然,地方氣候融資不只是MDBs的任務,今年在COP28首日就通過的損失與損害基金也應有責任。哥倫比亞Bogotá的市長Claudia López就提及,損失與損害基金既已確立, 就要設定條件與規範,以確保資金能夠確實、直接的進入地方政府,避免官僚體系的繁文縟節、及因政治因素困於從國家到地方的過程。

針對地方與城市層級的損失與損害,C40 Cities在峰會期間也發佈了城市如何應對損失與損害的報告。

該報告針對城市、各國政府、多邊開發銀行、國際基金、組織和捐助者提出了十項建議,包括將針對特定城市的損失及損害資金納入國家預算和政策制定、讓地方首長參與資金及技術援助的多邊程序、直接投資地方政府以強化其應對能力、強化在地化數據和災害風險分析、及擴大城市間合作等。

而城市自身也不能坐以待斃,報告指出城市能積極扮演角色的五大領域:預防及準備氣候風險、氣候危機發生時確保能為最需要的人提供及時服務、運用對當地的知識及和社區的連結,產出損失與損害的經濟和非經濟數據、加強城市間合作,促進知識共享、最後,透過城市外交和宣傳影響國家和多邊討論。

COP28首創「地方氣候行動峰會」,呼籲全球在地行動

(引文來源:完整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