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大村鄉第七公墓目前暫置1500公噸葡萄藤枝條,縣府攜手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共同推動葡萄藤資源化計畫,透過破碎處理,施用木質分解菌腐化、堆肥,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彰化縣政府提供)
彰化縣大村鄉第七公墓目前暫置1500公噸葡萄藤枝條,縣府攜手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共同推動葡萄藤資源化計畫,透過破碎處理,施用木質分解菌腐化、堆肥,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彰化縣政府提供)

彰化縣目前有約1150公頃葡萄種植面積,每年產生逾6000公噸枝條。過去農民多以露天燃燒處理,但隨著環保意識與淨零碳排政策的推動,露天燃燒已被全面禁止,如何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再利用資源,成為推動環境永續與農業循環的重要課題。

為因應廢棄枝條資源化需求,彰化縣政府攜手農業部台中區農改場、大村鄉公所及地方農會,並與榮成紙業與翰琳能源等企業合作,共同推動「葡萄藤資源化計劃」。該計劃在大村鄉第二及第七公墓同步展開,並於現場舉辦記者會,展現公私協力創造永續環境的決心。

目前大村鄉第七公墓暫存1500公噸廢棄枝條,經過破碎處理後,由台中區農改場施用木質分解菌進行腐化及堆肥化試驗。這項創新作法已成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為農廢循環再利用提供了具體且有效的示範模式。(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