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領袖正努力應對氣候融資挑戰,而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主辦國巴西希望藉此機會,強化開發中國家的發聲權。去年於亞塞拜然舉行的峰會中,富裕國家與低收入國家就誰應負擔全球向潔淨能源轉型的成本進行激烈辯論,最終富裕國家承諾在2035年底前,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支持開發中國家。然而,這一數字雖較目前的1000億美元目標增加三倍,卻遠低於開發中國家聲稱所需的每年1兆3000億美元,顯示資金缺口仍然巨大,預計這場爭論將在今年持續延燒。
COP30主席柯利亞(Andre Correa do Lago)22日接受國際媒體採訪時指出,在美國參與談判的情況下,3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承諾已屬不易,若美國進一步減少對氣候政策的投入,增加氣候資金將變得更加困難。他強調,美國在拜登政府時期曾推動多項氣候變遷應對政策,並強化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多邊開發銀行的作用,以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全球暖化遏制計畫。
隨著巴西成為本屆峰會東道主,該國希望在氣候融資議題上為開發中國家爭取更大話語權,促使富裕國家承擔更大責任。隨著各方圍繞氣候資金來源展開博弈,今年峰會的焦點仍將圍繞全球氣候融資缺口與資金分配機制,影響未來氣候行動的實際推動力。(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