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與AES簽署PPAs 為SPP注入650兆瓦綠電

Meta(臉書母公司)透過與AES公司簽署兩項長期購售電合約(PPAs),將取得總計650兆瓦的太陽能電力,供應包含德州與堪薩斯州在內的美國西南電力池(SPP)資料中心營運所需的綠電。
Google承諾將於2030年前 消除2.5萬公噸超級污染物

Google宣布與Recoolit與Cool Effect展開合作,聚焦於消除那些對全球暖化影響極大的「超級污染物」。目標於2030年前消除超過25,000公噸的超級污染物。
中國潔淨能源投資達6.8兆人民幣 佔GDP比重提升至10%

中國去年在潔淨能源領域的投資達到6兆80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30兆),接近全球對化石燃料的投資規模。根據氣候變遷科學與政策網站 Carbon Brief 的最新分析,這筆投資涵蓋電動車及其電池、再生能源製造與發電、鐵路、電網、儲能及能源效率等產業。潔淨能源對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貢獻比例也從2023年的9%提升至2024年的10%。
瑞士首度向哈薩克購鈾 助核能復甦與減碳目標

為確保能源供應並推動減碳,瑞士政府首度與全球最大鈾生產國哈薩克達成協議,由瑞士能源公司Axpo與哈薩克國營能源公司Kazatomprom簽訂「哈薩克天然鈾精礦供應合約」,以支持瑞士貝茲諾(Beznau)與萊布施塔特(Leibstadt)核電廠的能源需求。Axpo強調,此舉不僅有助於穩定瑞士電力供應,亦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全球脫碳進程。
花蓮鯨豚音數據登國際平台 推動台灣海洋科學共享

花蓮外海為黑潮經過的重要海域,擁有豐富的鯨豚生態,包括抹香鯨、領航鯨等大型齒鯨及多種海豚長年活動其中。長期投入鯨豚研究的 福爾摩沙協會 與 多羅滿賞鯨 攜手合作,透過航行錄音與生態影像記錄,不僅促進台灣海洋科學發展,也落實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 精神。
歐洲電池回收突破:新創公司挑戰中國供應鏈主導地位

兩家歐洲新創公司宣布在電動車電池材料回收上取得重大進展,為滿足即將上路的歐盟法規奠定基礎。根據規定,自 2030 年 8 月起,歐洲車廠使用的電池必須至少含有 6% 回收鋰、6% 回收鎳及 16% 回收鈷,且五年後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此政策促使企業競相研發回收技術,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降低碳排放。
實驗室培育牛肉米:韓國研究團隊開創未來蛋白質新選擇

韓國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牛肉米」,這種創新食品將牛肉的肌肉與脂肪細胞植入米粒,為未來的蛋白質來源開啟新可能。研究指出,米粒本身具備多孔結構,與動物細胞的天然「生物支架」相似,因此適合作為細胞培養的載體。科學家透過魚膠塗層讓牛肉細胞附著於米粒上,再經過 9 至 11 天的培養,牛肉米最終誕生。
紐西蘭考慮撤回深海採礦禁令 強調經濟與資源戰略價值

紐西蘭政府正重新評估對國際深海採礦禁令的支持立場。資源部長瓊斯(Shane Jones)表示,在全球關鍵礦物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紐西蘭不應主動放棄這一選項,也無法承擔基於環保危言聳聽的「奢侈信念」。他強調,政府官員正與外交部長討論此事,以確保國家資源政策符合經濟發展需求。
TikTok與Two Drifters攜手Climeworks 推動逾6,000噸碳移除計劃

瑞士新創公司Climeworks日前簽署了兩項新的長期協定,一項與社交媒體平臺TikTok,另一項與英國蘭姆酒釀酒廠Two Drifters簽署。Climeworks將努力從大氣中去除總計超過6,000噸的二氧化碳。
越南推動國家碳市場 2029年全面啟用碳交易

越南政府已批准國家碳市場發展計畫,以落實國家自定貢獻(NDC)減排承諾,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該計畫由越南總理范明正於 2024 年 1 月底簽署,並設定關鍵期程:2025 年 6 月前完成碳市場法律架構,制定碳信用額度交易、抵換機制及配套基礎設施,為碳市場運作奠定法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