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age 9
隨著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領袖正努力應對氣候融資挑戰,而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主辦國巴西希望藉此機會,強化開發中國家的發聲權。去年於亞塞拜然舉行的峰會中,富裕國家與低收入國家就誰應負擔全球向潔淨能源轉型的成本進行激烈辯論,最終富裕國家承諾在2035年底前,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支持開發中國家。然而,這一數字雖較目前的1000億美元目標增加三倍,卻遠低於開發中國家聲稱所需的每年1兆3000億美元,顯示資金缺口仍然巨大,預計這場爭論將在今年持續延燒。
義大利環境與能源安全部長弗拉廷(Gilberto Pichetto Fratin)表示,政府計畫於2027年底前完成相關立法,使禁核近40年的義大利有望重啟核能。他強調,核能不會取代再生能源,而是與其相輔相成,以確保能源組合的平衡與永續性。首項法案預計在兩週內提交內閣批准。
台東縣延平鄉武陵村,布農族語稱為「布谷拉夫」,意指寬廣平坦的原野。近年來,部落面臨人口流失與農業人力短缺的挑戰,為振興社區活力,當地積極推動布農文化傳承與低碳旅遊,並落實各項環保措施,成功獲得環境部低碳永續家園認證。透過植樹造林、廢棄木材回收再利用,以及發展綠色旅遊,武陵村不僅保育自然環境,也為社區帶來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
晶圓代工產業積極推動「零廢棄」目標,打造循環經濟模式。台積電台中零廢製造中心於2023年11月正式營運,估計每年可減少環境成本15億元;聯電則預計於2024年啟用南科循環經濟資源創生中心,每年可創造1億元綠色經濟產值。這些設施的投入,將有效減少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並提高資源再利用率,為產業鏈建立更永續的運作模式。
為響應全球減碳趨勢,交通部民航局宣布,2025年將首次在台灣國籍航空飛機上引進永續航空燃油(SAF),並以2030年達成5% SAF使用率為目標,鼓勵航空公司積極參與永續轉型。廢食品油回收解決方案提供商永瑞董事長林修安指出,航空業佔全球碳排量近5%,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已設定逐步提高SAF使用比例的目標,以減少航空業對環境的衝擊。
全球暖化日益嚴峻,根據聯合國研究,農牧業相關排放約占全球溫室氣體的18%,顯示食物系統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聯合國近年來積極倡導從飲食行為減少碳排放,而台灣環境部也推動低碳飲食指南,希望透過日常飲食改變,降低環境負擔。 環境部發布的《國民低碳飲食選擇參考手冊》,規劃了一日三餐的飲食建議,鼓勵民眾選擇當季、適地生產的食材,以減少農業種植或畜牧飼養所需的能源與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