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age 7
2024年被科學家認為是首次全年平均氣溫超過攝氏1.5度的年份,儘管單一年份超標並不意味著違反《巴黎協定》,但這可能是全球氣候進入新時代的警訊。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氣溫目前已較工業化前上升約攝氏1.3度,創下12.5萬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一變化促使科學界加緊評估長期升溫趨勢,以確保氣候政策能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的衝擊。
最新產業研究指出,儘管各國針對綠能產品實施保護主義政策,對中國輸出的太陽能零組件、電動車等加徵關稅,全球清潔能源技術成本仍有望在 2024 年持續下降。根據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報告,中國因產能過剩,帶動風力、太陽能及電池儲能等技術成本降低,部分國家雖設關稅壁壘以保護本土產業,但難以全面阻擋市場降價趨勢。
瑞士選民日前在公投中否決「環境責任倡議」(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itiative),未能通過更嚴格的排放限制,顯示經濟發展考量仍占主導地位。根據瑞士公廣新聞網 SWI 報導,該倡議由瑞士綠黨內青壯派推動,僅獲約 30% 支持,顯示多數公民對此措施存有疑慮。
環境部去年向國發基金申請 新台幣100億元,推動「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以支持新興減碳技術發展。該計畫於2023年11月29日獲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核准,並在2024年2月發布實施細則,確立投資方向。環境部設定6大投資領域,優先資助具創新減碳技術的非上市櫃公司,協助其突破資金瓶頸,加速技術落地應用。
帛琉政府與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等單位今日簽署彩繪光電應用技術合作備忘錄(MOU),象徵雙方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階段。帛琉國務部長艾古斯(Gustav Aitaro)強調,此合作不僅是台帛關係的重要里程碑,更希望能為全球島國推動綠色能源應用樹立典範。簽署儀式於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材料實驗中心舉行,並由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及外交部參事江振瑋共同見證。
花蓮縣豐濱鄉公所推出「豐濱有腳」共享電動機車服務,提供24小時租賃,以解決遊客在地接駁不便的問題,並推動低碳旅遊。豐濱鄉擁有月洞遊憩區、石門洞等熱門景點,但因分布較散,遊客若無自駕,僅能依賴客運,接駁工具不足成為旅遊障礙。鄉長邱福順表示,此計畫將改善點對點交通,讓遊客更便利地探索當地,同時落實節能減碳目標。
歐盟氣候政策執委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表示,歐盟執委會正考慮調整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可能僅適用於計畫內碳排量最高的20%企業,以減輕大部分企業的監管負擔。據歐盟分析,這20%的企業已涵蓋高達97%的相關碳排放量,因此讓其餘80%的企業免受行政負擔,將是更合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