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age 4
美籍英語教師方博克(Chris)參加嘉義縣國小食農教育博覽會,與和睦國小師生共同展示以竹材打造的環保水耕系統,該系統結合碳中和理念與永續設計,適合都市家庭使用,吸引眾多民眾關注。方博克表示,這套系統像一座微型植物工廠,不僅提供簡易便利的種植環境,還可顯著減少碳排放,展現資源循環的可能性。
雲林縣今年舉辦「耶誕節裝飾品廢棄物減量徵件活動」,以「廢棄物再生」為主題,邀請民眾運用創意,將資源回收物轉化為環保裝飾品。活動成果昨日亮相,呈現三座裝置藝術,包括以廢玻璃打造的「永續羅曼史」、用廢金屬材呈現氣候變遷的「熊熊找不到家」,以及以各種循環再利用材料創作的耶誕樹「森生不息」。
國立中山大學碳索實驗室攜手高雄市政府,於旗津海水浴場種下60棵耐鹽可可椰子樹,開創沙灘吸碳先例,未來每棵椰樹每年可吸收約25公斤二氧化碳,總年吸碳量達1500公斤。「椰林吸碳計畫」典禮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主持,展現學界與地方政府共同應對氣候變遷的創新成果。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國立中興大學與台灣大哥大簽署「紅樹林複合式養殖模式負碳技術研發與碳權開發計畫與企業ESG合作」夥伴關係備忘錄,攜手推動國家公園自然資源保護。此次合作呼應台灣2050淨零轉型的「自然碳匯」關鍵戰略行動,展現多方協力在碳減排與生態保育的努力。
聯合國最高司法機關「國際法院」(ICJ)將於明日啟動歷史性公聽會,計畫制定一份「法律藍圖」,指引各國在保護環境免受溫室氣體破壞時應承擔的法律義務,以及未履行義務可能面臨的後果。該公聽會將持續至本月13日,來自98個國家將提出對抗氣候變遷的責任與對策建議,這將是國際法應對全球環境挑戰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