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推動淨零綠生活大聯盟 助企業落實ESG轉型

環境部18日正式宣布「淨零綠生活大聯盟」成立,為企業、機關、學校及團體提供ESG策略支持。截至今年2月8日,已有14,766家單位響應,透過聯盟機制尋求減碳與綠色轉型方案。成立大會暨論壇同步舉行,強調透過各項措施打造綠色工作環境,促進生活轉型,進一步帶動員工養成綠色行為習慣。
歐洲電池回收突破:新創公司挑戰中國供應鏈主導地位

兩家歐洲新創公司宣布在電動車電池材料回收上取得重大進展,為滿足即將上路的歐盟法規奠定基礎。根據規定,自 2030 年 8 月起,歐洲車廠使用的電池必須至少含有 6% 回收鋰、6% 回收鎳及 16% 回收鈷,且五年後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此政策促使企業競相研發回收技術,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降低碳排放。
實驗室培育牛肉米:韓國研究團隊開創未來蛋白質新選擇

韓國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牛肉米」,這種創新食品將牛肉的肌肉與脂肪細胞植入米粒,為未來的蛋白質來源開啟新可能。研究指出,米粒本身具備多孔結構,與動物細胞的天然「生物支架」相似,因此適合作為細胞培養的載體。科學家透過魚膠塗層讓牛肉細胞附著於米粒上,再經過 9 至 11 天的培養,牛肉米最終誕生。
八里療養院推動ESG 種植櫻花樹力行永續發展

八里療養院響應政府推動永續發展(ESG)目標,今日舉辦櫻花季活動,邀請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執行長林慶豐,以及院內醫療人員等20餘人,共同栽種櫻花樹苗。院方表示,透過植樹不僅展現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象徵精神病人在專業醫療與復健後的豐碩成果,期望推動永續發展並與員工共同成長。
國產杏鮑菇碳足跡盤查完成 有望成首例碳標籤產品

響應2040年農業淨零政策,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積極推動菇蕈產業的環境永續,與「天下第一菇農產行」合作,針對400公克袋裝杏鮑菇進行碳足跡盤查。該產品的總碳排放量為2.124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kg CO2e),目前已向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申請第三方查證,完成後將向環境部申請碳標籤,預計成為國內首例獲得碳標籤的杏鮑菇產品,提供消費者綠色消費參考。
紐西蘭考慮撤回深海採礦禁令 強調經濟與資源戰略價值

紐西蘭政府正重新評估對國際深海採礦禁令的支持立場。資源部長瓊斯(Shane Jones)表示,在全球關鍵礦物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紐西蘭不應主動放棄這一選項,也無法承擔基於環保危言聳聽的「奢侈信念」。他強調,政府官員正與外交部長討論此事,以確保國家資源政策符合經濟發展需求。
越南推動國家碳市場 2029年全面啟用碳交易

越南政府已批准國家碳市場發展計畫,以落實國家自定貢獻(NDC)減排承諾,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該計畫由越南總理范明正於 2024 年 1 月底簽署,並設定關鍵期程:2025 年 6 月前完成碳市場法律架構,制定碳信用額度交易、抵換機制及配套基礎設施,為碳市場運作奠定法規基礎。
碳移除市場成長78% 惟新進買家稀少恐成隱憂

碳移除追蹤網站 CDR.fyi 近日發布《2024 年碳移除市場概況報告》,顯示全球碳移除市場持續成長,購買額度達近 800 萬噸,較去年增長 78%,而實際交付量更比 2023 年增加 120%,達 31.86 萬噸。然而,市場的持久性仍面臨挑戰,因新進買家稀少,可能影響市場長遠發展。
經濟部助民生化學產業低碳轉型 減碳效益估達33萬噸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近期公告「民生化工產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受理申請至3月3日止,總經費約新台幣5.1億元,為期兩年,主要針對石化(含塑橡膠等次產業)、紡織、造紙(含印刷)、水泥(含建材)等產業。業者可單獨或聯合申請,若為聯合提案,須由一家企業擔任主導單位提出申請。
台達電公開內部碳定價經驗 引領企業邁向低碳轉型

台灣碳費制度已於今年啟動,並將於2026年正式收費。台達電早在2014年便率先導入內部碳定價機制,並於近日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首度公開企業內部碳定價的推動經驗,期望藉此分享經驗,幫助台灣企業更早適應碳有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