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淨零船保利馬1號下水 展現台灣永續創新實力

全球首艘淨零碳排船「保利馬1號」於22日在高雄興達港舉行下水典禮,帛琉總統惠恕仁(右2)、外交部長林佳龍(右)、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左)、高雄市長陳其邁(左2)以及保利馬公司創辦人施振榮(左3)皆到場見證台灣海洋永續重要里程碑。(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全球首艘淨零碳排船舶「保利馬1號」(Porrima P111)22日在高雄興達港下水,標誌著台灣在海洋永續與綠色科技領域的重要突破。帛琉總統惠恕仁、外交部長林佳龍、總統府資政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及保利馬創辦人施振榮等人,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全球碳濃度創新高 日本監測顯示增幅破紀錄

日本官方指出,2024年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年平均濃度較2023年上升,增幅突破觀測以來的最大紀錄。(圖片來源:pixabay)

日本環境省、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6日聯合發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₂)年平均濃度達到421.3ppm,較2023年上升3.5ppm,創下2010年開始觀測以來的最大增幅。這一變化凸顯了全球碳排放持續攀升的趨勢,對氣候變遷問題帶來更大挑戰。

歐洲AI發展隱憂:資料中心擴張恐加劇能源與碳排挑戰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歐洲正積極擴建資料中心以支援運算需求。(中央社檔案照片)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歐洲正積極擴建資料中心以支援運算需求。然而,非營利組織「超越化石燃料」(Beyond Fossil Fuels)最新研究指出,這一擴張可能導致2030年前歐洲電力需求大增160%,達到287太瓦時(TWh),超過西班牙2022年的總用電量。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供電緊張,對區域能源安全帶來挑戰。

全球暖化進入新階段?2024年或成關鍵指標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氣溫目前已較工業化前上升約攝氏1.3度,創下12.5萬年來的最高水平。(圖片來源:美聯社)

2024年被科學家認為是首次全年平均氣溫超過攝氏1.5度的年份,儘管單一年份超標並不意味著違反《巴黎協定》,但這可能是全球氣候進入新時代的警訊。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氣溫目前已較工業化前上升約攝氏1.3度,創下12.5萬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一變化促使科學界加緊評估長期升溫趨勢,以確保氣候政策能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的衝擊。

台帛攜手推動彩繪光電技術 促進永續發展

帛琉國務部長艾古斯(Gustav Aitaro)(前中)7日與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一起永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彩繪光電應用技術合作備忘錄(MOU)。(中央社記者吳書緯攝)

帛琉政府與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等單位今日簽署彩繪光電應用技術合作備忘錄(MOU),象徵雙方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階段。帛琉國務部長艾古斯(Gustav Aitaro)強調,此合作不僅是台帛關係的重要里程碑,更希望能為全球島國推動綠色能源應用樹立典範。簽署儀式於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材料實驗中心舉行,並由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及外交部參事江振瑋共同見證。

聯合國啟動非洲塑膠毒性減排專案 助力循環經濟轉型

塑膠產品中有毒化學物質不僅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圖片來源:Pixabay)

聯合國環境署(UNEP)13日宣布啟動「非洲循環與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塑膠專案」,針對肯亞、奈及利亞、南非、烏干達和辛巴威5國,聚焦汽車、電子及建築三大產業塑膠製品的毒性化學物質減排。該專案獲全球環境基金(GEF)提供9,000萬美元資助,並由巴塞爾公約非洲地區訓練和技術轉移協調中心提供技術支援,計畫為期五年,旨在降低有害化學物質的進口、生產和使用,推動循環經濟轉型。

翊聖企業單一材料環保膜材,讓回收更簡單,共建永續未來

單一材料包裝

您知道嗎?我們每天使用的包裝袋和食品袋,其實大多數無法輕鬆回收。這些包裝通常由多種不同的塑膠材料製成,雖然能提供優異的性能,但對環境卻造成了巨大的負擔。翊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Frank & Associates Plastic Co., Ltd.)秉持環保理念,推出的單向延伸PE薄膜,為軟性包材產業提供一個環保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