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CBAM新政策?邊境碳關稅讓全球企業面臨重大挑戰!

歐盟計畫於2023年10月1日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加速實現氣候中和。首批受管制的六大高碳排產業包括鋼鐵、螺釘和螺栓等下游產品、水泥、電力、氫、肥料和鋁。這些產業須向歐盟申報產品碳排放量,並提供足夠的CBAM憑證以抵銷前一年進口產品總碳含量。自2026年1月起,歐盟將根據碳市場價格對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
2050年淨零碳排達成仍有希望?印度對歐盟CBAM政策反制引擔憂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最新報告指出,雖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創下新紀錄且經歷史上最炎熱夏季,但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仍然是有可能的。然而在2030年之前,我們需要將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三倍,並將全球綠色投資增加到2030年初的4.5兆美元。
碳關稅時代下的產業應對策略:關注CCA和CBAM制度,進行永續轉型。

隨著2021年10月份試行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推出,台灣各產業都面臨壓力。然而,更迫切的挑戰是2024年可能實施的美國版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CA)。對台灣的產業而言,鋼鐵業是可能首波受到影響的行業之一。業者應關注碳足跡盤查、了解外界標準,並積極進行減碳行動以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