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age 15
根據英國顧問公司 Rho Motion 的最新數據,2024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到 1710 萬輛,年增 2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市場表現尤為突出,銷售量成長 40% 至 1100 萬輛,進一步鞏固其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的地位。相比之下,美國和加拿大銷量提升 9%,達到 180 萬輛,顯示北美市場仍處於穩步增長階段。
根據獨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布的分析報告,2024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小幅下降0.2%,遠低於達成氣候目標所需的減排速度。雖然整體排放量仍比2005年基準年低約20%,並未回到疫情前水準,但航空與道路交通量的增加及電力需求上升,抵銷了製造業產量減少帶來的部分減排效果。
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指出,2023年風能在歐洲用電量中占比達到20%,但新增裝置容量遠低於達成2030年歐盟氣候與能源目標所需的水平。根據初步數據,去年歐洲新增13 GW的離岸風電及2 GW的陸域風電裝置容量,其中13 GW來自歐盟國家。然而,歐盟要實現其目標,每年需建設30 GW的新風力發電廠,目前的發展速度明顯不足。
歐盟今年起調降新售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為傳統車廠帶來巨大壓力,不得不與電動車製造商組隊,合併計算碳排量以避免罰款。據歐盟公布的組隊協議資訊,包括義大利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美國福特(Ford)及日本豐田(Toyota)、馬自達(Mazda)、速霸陸(Subaru)等車廠均與特斯拉(Tesla)合作。彭博報導指出,此舉將使特斯拉獲得高達10億美元的額外收益。
德國車廠正面臨歐盟減碳規範帶來的巨大壓力,為了避免因超額碳排被罰巨額罰款,不得不透過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合作的方式降低碳排數據。歐盟自今年起要求各車廠在歐洲販售的新車平均碳排量需較2021年減少15%,未達標者將面臨每公克二氧化碳罰款95歐元的嚴厲懲罰。對大規模車企而言,罰款總額可能高達數十億歐元,讓傳統車廠陷入「付罰款還是購買碳權」的艱難抉擇。
歐盟氣候政策執委胡克斯特拉警告,如果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再次推動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造成嚴重打擊。他指出,美國的退出將使其他國家不得不在氣候外交上加倍努力,以彌補這一重大缺口。胡克斯特拉強調,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只有所有國家共同參與,才有可能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