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0 月 2024

北極光計畫將把在歐洲工廠煙囪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注入海底的地下儲集層,這座設施設有12個儲存槽。(圖片來源:法新社)

挪威啟用全球首個二氧化碳儲存庫 助力減緩氣候變遷

挪威正式啟用通往「北極光」(Northern Lights)巨大海底二氧化碳儲存庫的閘門,這標誌著全球首個提供二氧化碳運輸和儲存的商業服務正式啟動。該計畫由挪威石油巨頭Equinor、英荷殼牌(Shell)和法國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的合資企業建造,目的是將歐洲工廠煙囪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排放注入海底,避免其進入大氣,協助減緩氣候變遷。

閱讀更多 »
儘管綠氫因生產成本高且需求不穩定,使部分能源巨擘卻步,但西班牙政府決定逆勢而行,將2030年綠氫產能目標提高至12百萬瓩(GW),較原先目標增加約9%。(圖片來源:canva)

西班牙逆勢提高綠氫產能目標 2030年目標上調至12 GW

儘管綠氫因生產成本高且需求不穩定,使部分能源巨擘卻步,但西班牙政府決定逆勢而行,將2030年綠氫產能目標提高至12百萬瓩(GW),較原先目標增加約9%。根據今日公布的能源部文件,西班牙政府準備在9月24日的內閣會議中批准修訂後的國家能源和氣候計畫,當中將包含這一最新的綠氫產能目標。

閱讀更多 »
台灣碳權交易將於10月2日正式啟動,根據碳交所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的公開資料,目前已有6個定價交易減量額度專案上架。(圖片來源:Pixabay)

台灣碳權交易上路 首批交易額度與價格公布

台灣碳權交易將於10月2日正式啟動,根據碳交所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的公開資料,目前已有6個定價交易減量額度專案上架,總計6080公噸,每噸交易價格介於新台幣2500至4000元之間,首批交易項目包括中鋼、台北101大樓及奇美實業等企業。

閱讀更多 »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逾15年,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圖片來源:國立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海洋藍碳研究揭示 浮游生物將成碳儲存重要推手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深入研究海洋性藍碳超過15年,成功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是海洋中主要的顆粒有機碳,並將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洪教授強調,與廣為人知的濱海藍碳(如紅樹林、海草床、鹽灘地)不同,真正負責吸碳的「幕後高手」是肉眼難以看見的海洋浮游生物,包括所有死亡顆粒及其「糞粒」。

閱讀更多 »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將撥出1億元新幣設立氣候行動優惠資本,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提供融資。(圖片來源:Freepik)

新國淡馬錫提撥1億新幣資本 聚焦氣候永續發展行動融資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將撥出1億元新幣設立氣候行動優惠資本,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提供融資。淡馬錫董事長林文興表示,這筆資金將專注於支持較不受民間部門青睞的項目,期望藉此引導更多資金投入氣候行動,並激發社群捐獻與資金流向,進一步推動氣候行動措施的落實。

閱讀更多 »
Meta(臉書母公司)同意向巴西投資銀行BTG Pactual的林業部門購買最多390萬單位的碳抵換信用額度,合約將持續至2038年。(圖片來源:canva圖庫)

Meta與巴西BTG Pactual達成碳抵換交易 助力2030淨零排放目標

Meta(臉書母公司)同意向巴西投資銀行BTG Pactual的林業部門購買最多390萬單位的碳抵換信用額度,合約將持續至2038年。根據Meta與BTG Pactual林地投資集團(Timberland Investment Group, TIG)所簽訂的長期合約,Meta將先購買130萬個碳信用額度,並擁有額外加購260萬個額度的選擇權,這成為Meta在單一專案中最大的碳移除交易。

閱讀更多 »